粽子的来历(中国传统佳节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)

端午节,南方又叫“午日节”,是中国传统的民间佳节之一,由纪念屈原的活动演变而来。这一节日的习俗多种多样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吃粽子了。

端午节的起源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国家,叫楚国,相传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因言论不合被流放,最终投汨罗江自尽,人们为了悼念他就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。以后,人们在这个节日里以吃粽子、划龙舟、赛龙舟、挂菖蒲等方式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之情。

粽子是端午节必备的食品,因其形状如同被绑着绳子,故又名“绳子”,主要原料是糯米和肉或豆沙等。包粽子的技巧繁多,不同的地域还有不同的做法和口味。吃粽子有一种去疫、避邪等意义,在这个特殊的时期,吃粽子也有着更多的意义。

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