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节由来解析

中秋节,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,于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。据史书记载,中秋节最早始于中国周朝时期。周代时,民间有祖先祭月的习俗,此后,中秋习俗逐渐演变成宜赏月、赏桂、吃月饼,并逐渐成为传统佳节。

根据《周礼》载:“夫三公之祭月,令正月,而月之始生也。”说明至少在周朝时期,官方进行祭月仪式已有多年历史,而在民间,祖先崇拜及祭月活动亦存在相当长的时间。

其实,“月亮”在古人的心目中一直都非常重要,因为它是辅助历法、农业生产的天象符号。在此基础上,月亮也慢慢地带有象征神秘、富有感性美感的意义,人们也开始从视觉上欣赏月亮之美了。随着祭祀活动的发展,月亮也成了祭神事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而中秋节能够发扬光大,一定程度上与战国时期的中国思想家墨子不无关系。陶渊明在《归园田居·其二》中就描写了墨子“对望月而哭”的传说。这也表达了墨子反对战争、主张和平的思想,与中秋祈祷团圆思想相通。

中秋节虽然起源于古代中国,但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,也积淀了古人对理性思考、文学艺术的崇尚与追求。相信未来的中秋节也会更加丰富多彩,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。

相关信息